于无声处春雷起,珊瑚出水一树红
——浙江农林大学 旅游管理181 于珊
包揽省政府奖学金与连年校级奖学金,学科论文被期刊采纳,同一批学生中较早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党支部副书记、学生办公室主任助理、校器乐团长笛手,追求卓越的路上,于珊总不停歇,中国海洋大学农业管理专业初试第二、总分第一的考研成绩让她充实的大学四年有了圆满的结果。

严于律己,开启大学生活
自大一入学以来,于珊就坚定了考取研究生的信念,大学四年来,升学就业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加之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大变动时代让人时常感到浮躁、迷茫。然而,无论生活和学习是否顺利、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在考研与否的选择上,她从未有片刻犹豫和踌躇,也一直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用饱满的姿态迎接每一天。
初入大学,怀着满腔热情,她认真学好每一门课程,热爱数学的她曾取得高等数学满分,多门专业课90分以上的漂亮成绩,并在大一学年获得了浙江省政府奖学金。入党时,她给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我将大学当作高三的延续,不因为高考结束而放松自己,希望能向身边优秀党员看齐,不断精进、提高自己的同时,也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就这样,她成为同学中较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一批学生。
课余时间,她也从不停歇,用音乐装点生活。军训时,便通过长笛特长加入了校器乐团,在校庆、非常新生的舞台上,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周末,她在琴行、临安职教中心作为长笛老师,引领孩子们进入音乐的世界,为管乐团排练出一首又一首美妙的乐曲。
精进提升,深入学科学习
大二上学期时,通过大一一年专业课知识地扎实积累,于珊报名参加杭州临安全域旅游讲解员线路大赛,获得第五名。她表示,享受挑战自己的过程,并在其中可以积累经验、增长见识、锻炼胆识,虽并非路路坦途,但总精彩纷呈、收获满满。

同时,对思政与哲学、生死观兴趣盎然的她,主动寻求思政课程与旅游专业的结合。她发现,大学生在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存在意义感缺失、迷茫与困惑等现象。在张孟镇老师的指导下,她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研究旅游管理专业生命教育的实践路径,论文被期刊决定采用。
暑假里,她也不曾停下脚步。心怀黄土大地的她,与同专业同学一道,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为乡村振兴助力,参加了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在孟明浩老师的指导下,经历了实地调研、路线规划、IP设计等一系列努力,最终所在的团队在良渚赛道获得了专项赛的银奖。
2021年2月,开始正式着手准备考研,经过对院校的反复考量和对比,她决定挑战985高校,跨专业考农业管理专业,接触未曾踏进的农学领域,争取运用跨学科思维学习好全新的专业课内容,成长为跨学科的复合型学子。这大半年的复习时光让她不断成长、收获,在这里也希望能将她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学弟学妹们:
第一阶段:三月到六月
这是大三的最后一学期,也是专业课学习的最后一学期。每天在图书馆已成为日常。她认为,在不确定寝室学习效率的情况下,到图书馆或考研教室自习是最佳选择。与考研的战友们共同营造学习氛围,也能感受到集体作战的力量;同时,与教学楼距离近也能节省许多时间。备考前期,建议每天坚持英语单词的背诵、长难句与阅读的练习,在于保持学习状态、养成英语思路。专业课也要着手准备起来,多方位搜集资料,联系直系学长学姐,向他们请教备考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第二阶段:暑假
这时,大家已经有了全天的复习时间,要特别注重时间规划,实现劳逸结合。从宏观到微观,逐步将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详细展开,再明确要实现计划所需要付出的劳动和具体任务的时间分配,每晚检查计划完成情况,适当予以调整。这时,在全天的复习下,大家很容易感到疲惫,要及时给自己安排休闲放松的时间。备考期间,她每周都会安排“休息日”,在学习计划完成后跟朋友打打球、跑跑步、出门聚餐,通过这些来缓解疲乏、放松紧绷的神经。
第三阶段:九月到十月
这时,对专业课的学习要做到心中有底,自己的记忆规律也要逐步明晰起来,努力将知识点从瞬时记忆转换为永久记忆,在专业课答题量巨大的文科专业中,找到适合的背诵记忆方法或许是取得好成绩的必备。此外,九月是多数学校公布新大纲的时间,要做好准备,及时调整作战计划。

第四阶段:十一、十二月冲刺期
第一,政治的学习时间要拉长,选择题、大题都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联系与跟背。这里推荐“腿姐考研政治课堂”公众号,每天清晨都可以跟随老师的讲解高效记忆。第二,加强专业课的巩固提升,不纠结偏、怪的知识点。越到临近考试的时候,越需要强化基础知识,这也是不断给自己增添信心的过程。第三,多次进行专业课的模拟训练。三个小时的专业课答题时间并不宽裕,建议到网上找模拟题、用完整的真题进行模拟,或自己选择知识点默写,看自己能写多快、写多少。多练手,分配好时间和篇幅,考场上会更加安心。
关于目标与选择。有时,选择越多,越是一件痛苦的事。考研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选择院校和专业。要结合目标院校水平、专业发展前景、专业竞争激烈情况、自身兴趣爱好与所在城市等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研究生所在院校很大可能就是未来要生活的地方,在结合往年专业课考试的难度和竞争激烈程度的情况下谨慎斟酌,才能够为备考节省更多时间,也会提高成功的概率。
关于努力与坚持。考研是注定孤独而艰难的旅程,即使是努力过,也不一定会拥有想要的结果。学习不是按照时间来计算的,有人或许觉得考研是一件很令人感动的事情,每天早出晚归,计时器上超过10小时的学习时长,写了很多本笔记……许多人考研只是感动了自己,也麻痹了自己,最终没有成功却觉得自己已经付出了很多,只是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果。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方法不对、把时间浪费在很多无用功上,也许看起来是在学习,思想却早飞到窗外。这些因素都影响着考研人是否能够成功,所以学习时,一定要保证高效率,不要做无谓的工作,也不要只在时长上感动自己。
关于心态。考研越到后期,越是考验大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面对压力的自我调节能力的时候。备考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意外。虽然不愿认同,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人的一生中,可能失败比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我也更加需要培养自己面对失败时重新振作的能力:锻炼一颗能够做到在逆境中,面对可能会一事无成的情况,还能够继续向着目标努力、保持恒常的内心,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是人生道路上需要持续学习的必修内容。
有句话这样讲:“考研就像是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只能一遍一遍去洗。等到上了考场的那一刻,灯亮了,你发现有的人忘记加洗衣粉,有的人用的却是洗衣机。但只要你认真的洗过每一个地方,那件衣服是一定可以光亮如新的,而你每次穿这件衣服的时候,都会想起这段岁月。”
毫无疑问,考研是一条辛苦而漫长、遥远而模糊的道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能风雨兼程”。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条路,让人着迷、让人怀揣向往和希望。
备考过程中,于珊更好地认识了自己,高考结束后,她很久没有如此长时间地为一个目标而竭尽全力。她感觉到,在这一年中,对自己边界的探索、对面对压力的方法的探索以及对自己人生重要板块在心中的排列顺序等,都逐渐变得清晰。
备考过程中,她也享受着等待和追逐的感觉。备考期间,每周、每月知识摄入的明显增多、正确率的不断提高带来的成就感,都让人更加享受这个过程,整个人也变得更加自信。
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对未来迷茫,对当下怀疑,我们心中怀有梦想,但始终无法确信,是否有足够的信心能够坚持到底;我们总是付出很多,忍受孤独寂寞,遭遇怀疑否定,却仍然拼尽全力,在这个世界坚定而深情地生活。我相信,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后来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的空寞岁月,是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才让这段日子闪着光。
诚如是,考研是一场孤独的旅行,我们对竞争对手一无所知,甚至有时,对自己的学习成果也不甚确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唯有坚定努力、不懈奋斗外,别无他法。她认为,考研过程中最重要的有二,一是坚定实现梦想的决心,二是为之持续且向着正确的方向的努力。这可能也是今后的道路上,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
希望大家以后的人生中,也能不断从大学四年的经历与考研备考过程汲取经验和力量,在面对未来一切未知的困难或欣喜时,持续学习,不被情绪和压力打倒,从而保持恒常的信心与勇气,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