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一支由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女性师生主导的“野趣求知”实践团队,以独特的女性视角与专业智慧,在丽水市遂昌县龙洋乡展开了为期半个月的乡村振兴实践。这支入选“返家乡·正青春”项目的团队,在申亚梅教授带领下,将巾帼力量注入乡村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7月初,团队走访龙洋乡政府期间,与乡妇联主席严锦璐、团委书记戚丽英等女性干部进行深入交流。妇联干部们对团队提出的“生态教育+文化传承”双轮驱动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女大学生们用细腻的观察力和专业素养,为乡村绿色发展注入了新思路。”严锦璐主席在交流中表示。
7月中旬,团队充分发挥女性在自然教育领域的独特优势,创新设计的“生态观察+文化体验”研学课程体系,充分融合了自然文化资源。7月下旬在“植物密码本”教学实践中,女大学生们通过“以美育人”的方式,带领孩子们观察植物形态,记录物种多样性,用女性特有的亲和力激发了乡村儿童的自然求知欲。

课程进行过程中,孩子们表现极大的兴趣。一位参与课程的准六年级小学生杨雨彤欣喜地说:“我觉得这次课堂很有趣,让我了解很多植物的知识,让我的暑假生活丰富多彩”。团队创新采用“一对二师生共学”形式,既培养了乡村儿童的生态意识,也提升了他们的环境保护认知。

团队研发的课程资料将被转化为“乡村课堂”内容,通过基层妇联组织持续推广。这种“高校女性智力+基层妇联组织”的联动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范本。
“我们期待通过女性智慧的传递,让生态文明的种子在乡村扎根发芽。”团队指导老师表示。未来,这支巾帼团队将持续跟踪课程效果,优化教学内容,并与当地妇联共建长效合作机制,让“她力量”持续赋能乡村绿色发展。从课堂到田间,从理论到实践,浙江农林大学的女性师生们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的巾帼担当。
